
東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著名嶗山道長培養出世界名人朱鶴亭,他集道家、易學、武學、醫學、養生學、氣功學、儒學、相學及國學于一身。真可謂是:鶴舞九天,亭立大地。
原《人民日報》高級記者、著名作家胡思升撰文《待開掘的寶庫》寫道:“一個帶有中國式詩情畫意的人名,一種能神奇地增強人體機能、體能和活力的多類丹藥、食譜和飲料(而且老少皆宜),一套治療人世間多種疑難病癥(特別是西醫感到棘手的)回春絕技、一些能保健防病、延年益壽的方法,以及這位神手傲視名利的風貌、傳聞和插曲,他們的事跡正在神州大地上迅速流傳。異域彼邦,也爭相探詢這位中華國手的奧秘,并為他的不同凡響的絕招所震撼......”。
為將朱鶴亭長老這座寶庫發揚光大,2013年由朱朝奉會長(世界朱氏聯合會)、李建輝博士(廣東省民政廳)等發起籌備廣東成立朱鶴亭學術研究會,于2014年元月18日正式成立。大會通過了《廣東朱鶴亭學術研究會章程》,宗旨確定為:弘揚(傳統文化)、研究(朱鶴亭學術)、做慈善。并確定《鶴影仙蹤》為學會期刊。國際知名居士夏荊山出席會議并為《鶴影仙蹤》期刊題贈墨寶。廣東朱鶴亭學術研究會以弘揚朱子文化為宗旨,研究朱鶴亭學術,傳承中華優秀文化;以慈善、愛心布施大眾,幫助人們實現健康長壽;以文化慈善載體,奉獻社會,振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二丶弘揚國粹敢為先
十年來,廣東朱鶴亭學術研究會在朱鶴亭長老和創會會長朱朝奉的領導下,大力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三年四場祭孔,學術會首開先河。研究圣賢文化,出版優秀書籍,為泰國僑領立傳記,國慶舉辦書畫展,制作書法文公詩選長卷和書籍等。倡導讀書明智揚國粹。不斷活躍學術氣氛,促進學術文化交流,普及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知識,提高人們思想及文化素質。
2014年始,在朱鶴亭長老的帶動下,廣東東翮堂本土文化促進中心、香港孔教學院、暨南大學華文學院以及眾多國家和地區的海外留學生參加了粵港澳紀念孔子活動及傳統文化交流活動。三年四場祭孔,學術會首開先河。朱鶴亭長老作了大會總結發言:“要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就必須重視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中華傳統文化,離不開儒家思想、離不開儒道釋相輔相成的民族集體智慧。我們要“繼承弘揚傳統美德,復興中國文明”,歷史告訴我們,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只有愛國家,愛民族,國家才會安定興邦,人民才會幸福安康。
2015年春在北京、廣東舉行《鶴影仙蹤畫冊》首發儀式。畫冊生動體現了朱鶴亭長老的文韜武略,他以國學、醫學、養生學、預測學、武術、書法等造福世界人民,將道家的理論與現代科學以及中西方文化相融,發揚優秀的傳統文化,極大地豐富了人類的智慧。這是一部集朱鶴亭長老文韜武略、傳記史記、儒釋道、驗方案例及新聞報道于一體的寶書。
2017年春學會出版朱鶴亭著述《玄鶴子悟語》簡體版,朱鶴亭又名玄鶴子。正如百零二歲饒宗頤國學大師在《玄鶴子悟語》題詞:玄鶴子此書會通三教,美意善言,字字珠璣,如聞晨鐘,發人深省,信當世之良箴,年輕人養身處世進德修業之明燈也。
2020年4月,朱鶴亭長老《道德經》書法集出版了!道法自然,道學家朱鶴亭長老親筆揮毫《道德經》書法全集,發揚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辯證相生的哲學思想,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一部收藏鑒賞的好書。
廣東朱鶴亭學術研究會大力弘揚國粹敢為先,朱鶴亭長老對學術會以及中國傳統文化作出了許多貢獻,年近百歲,仍保持初心不變。正是:鶴發銀絲映時日,堅毅奮發迎月年。
壯志凌云度春秋,丹心熱血譜新篇。
三、造福社會做公益
廣東朱鶴亭學術研究會宗旨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朱熹文化、朱鶴亭學術、踐行慈善公益活動,多年來取得豐碩成果。
1.設立鶴影仙蹤獎學金
朱鶴亭長老和朱朝奉會長等理事會一直熱心公益事業,以慈善為宗旨,并于2015年設立鶴影仙蹤獎學基金。首批熱心人士十四位,意向樂捐百四萬,每年獎勵優秀大學新生。旨在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激勵學子努力學習,奮發向上,成為社會棟梁。廣東朱鶴亭學術研究會踐行慈善公益活動,慈善大愛,傳播善愛文化,促進社會各界熱心人士發揚真善美的精神,為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成為榜樣力量,為中國夢的偉大復興作出積極響應。
2.捐書獎教獎學活動
2014年學會到豐順5間學校捐贈圖書閣。朱長老從香港趕到豐順參加捐贈儀式。在深圳扶貧會上揮毫,墨寶當場拍捐慈善學位扶貧。捐書《朱文公詩選》、《鶴影仙蹤》、《朱子家訓》等給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和粵東地區廣東朱熹學會。朱長老獻道家秘方《當代嶗山道家傳人朱鶴亭醫學經驗錄》印發1000多份,捐贈全美朱沛國堂暨世界朱氏懇親大會。并在汕頭分會重印發給各家各戶。
2015年僑賢江南洲捐巨款故鄉做公益事業,學會專赴泰國為他主傳《江南洲傳》,弘揚華僑愛國愛鄉精神。朱長老題寫書名,在中泰建交40周年,江南洲先生90華誕之際在茶背中學首發。會上發動捐資獎教獎學基金80多萬元。
2019年廣東朱鶴亭學術研究會舉辦國慶書畫展,一是慶祝70周年;二是將書畫作品義賣,收入做獎學金,造福更多學子,為國家未來人才培養貢獻一分光。本次書畫展收錄作品兩百多幅,涵蓋59位名家藝術家的經典作品,更有22為名家得知學術會的公益活動后,踴躍捐出作品。善舉可嘉!情義感人!朱鶴亭長老捐出許多珍藏墨寶,書法“福”字系列,更是各界人士爭相收藏的珍品。
3.踐行公益慈善
2020年廣東朱鶴亭學術研究會發起眾善籌建設紅色旅游服務點紫春園,精心打造的一個新農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及休閑社區。功能廳中設鶴影仙蹤藏書閣,展出學術會《鶴影仙蹤》期刊近萬冊;陳列大師墨寶,書智慧門聯,弘揚國粹,為村民提供人文精神。在大門的二樓,由知名人士朱鶴亭先生題寫了紫氣東來,大門向著東方,太陽一出的時候呢,紫氣東來環繞紫春園,吉祥如意。
2021年在朱鶴亭長老的倡導帶領下,廣東朱鶴亭學術研究會為朱鶴亭長老家鄉建設發動募捐,一眾會員熱心慷慨解囊捐款山東朱長老文化園。在捐款儀式上,創會會長朱朝奉先生賀信中表示:朱鶴亭長老是國際著名八大家,即養生學家、中醫學家、食療學家、哲學家、武學家、玄學家、書法家和文學家。他為弘揚中華國粹作出了巨大貢獻,被國人和世界各國稱為鶴仙和東方神手,是著名的國寶級人物。整修道路、興建養生文化館及村史館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善事,是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子孫后代最好的形式,也是朱老愛國愛鄉情懷的具體體現,讓朱老熱心公益事業的崇高精神在家鄉發揚光大,為實現中國夢作出新貢獻!
四、鶴影仙蹤百世流芳
朱鶴亭健康、完美的形象,是成立學術研究會的魂。他陽剛美的形象,成為會員的偶像。鶴是中國長壽文化的象征,從殷圩墓出土的玉鶴算起,至今已有3200多年的歷史。中華民族在語言文字、文學藝術、哲學宗教、民俗體育等多個文化領域,創造了燦爛的鶴文化;实郯漾Q作為祥瑞之象;大臣們用鶴隱喻“秉天氣之正氣”的氣節;文人雅士們欣賞鶴的高潔,視鶴為“文化鳥”;廣大人民群眾把鶴作為吉祥的象征。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把鶴作為長壽的仙禽,以“鶴壽”、“鶴齡”作為祝壽之詞。長期以來,鶴在人們的心中已成為祥瑞、長壽、高雅、忠貞的象征,鶴已成為世界人民共同喜愛的“吉祥鳥”,并形成獨特的鶴文化。廣東朱鶴亭學術研究會在鶴文化的熏陶下,弘揚研究做慈善,百世流芳。
百歲仙翁朱鶴亭長老,鶴發童顏,仙風道骨,浩氣長存。羽化成仙,山河同悲,沉痛悼念:
朱鶴亭先生千古
一代巨匠隕落
音容笑貌仍在
廣東朱鶴亭學術研究會敬挽
共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